火遍國內外的PBL教學法是什么?這篇文章解決你的疑問!發(fā)表時間:2022-03-11 10:18 談及學校的教學,盡管我們一直在提素質教育、興趣引導……但孩子還是會感覺枯燥無聊,上課、背書、測驗反復循環(huán),孩子學習興趣低、甚至淪為刷題機器。我們不禁要問,這樣真的好嗎?學習可不可以更加有針對性,而且有趣、有效?答案是“可以”!而這正是PBL教學法 也許家長們都在好奇:PBL教學法是怎樣的呢?下面跟著百姐來了解一下吧~ PBL的全稱是Project Based Learning,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執(zhí)行項目的教學和學習方法。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,學生會積極地收集信息、獲取知識、探討方案,以此來解決具有現(xiàn)實意義的問題。不僅要求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的學科知識,還要懂得如何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將這些知識學以致用。 項目式學習更強調學生們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(fā)展出來的技巧和能力,重在培養(yǎng)學生面向終身學習的能力,包括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與人合作的能力、表達能力、認知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。與傳統(tǒng)式學習方法相比,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 項目式學習不僅關注教育大綱下各科知識的學習,同時也關注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團隊協(xié)作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養(yǎng),結果一般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,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、一種思維。 PBL一般包括提出問題、頭腦風暴(設計方案解決問題)、設計搭建(根據(jù)方案進行實操)、檢測和展示(展示成果并分析利弊)、分享和改進(不同方案之間分享、取長補短改進方案)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 項目式學習和技術應用為主動式學習注入新的活力,將真實情境和技術引入課程當中,它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、獨立工作、展示運用所需技能,養(yǎng)成終身學習的習慣。 2 培養(yǎng)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基于項目形式對學生進行跨學科的綜合性教育,鼓勵其探索現(xiàn)實世界,掌握融合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技能,并應用到實踐中,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,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。 3 激勵學生興趣,提升學習價值 學生們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執(zhí)行任務活動的過程中,學生是學習的主體、項目的參與者、協(xié)調者和責任人,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會更有激情和動力,積極的參與到項目中去,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。 4 鼓勵學生犯錯誤打破傳統(tǒng)的“犯錯=挨罰”思維,讓學生們大膽實踐,不懼挑戰(zhàn)和犯錯,從錯誤中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學習知識,將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,通過項目運作來解決問題,真正做到學有所用。 5 促進教師們的教學探索 幫助教師針對系列問題,以一種進步的、有意義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。學生能夠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調查,教學成果會更可觀。 PBL教學法是一種綜合、全面的教育方式。課堂從身邊的真實場景出發(fā),在課堂的過程中,結合不同學科知識開展頭腦風暴,培養(yǎng)學生自主學習、創(chuàng)新、合作、溝通等綜合素質能力。鉆磨“科學探索,文學素養(yǎng)”兩大內容依托13年教研經驗的沉淀 |